上一页|1|
/1页

主题:“藏水入疆”以及“大西线”的西部调水方案的一些揣摩

发表于2018-01-04
标签:流程 走廊 格尔 生态 施工 


近几年,关于“水”的调度问题开始不断被关注。那么年末提出的“藏水入疆” 是否科学?无论是学术派还是实践派都在争论这个“藏水入疆”的西部调水问题。
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和王梦恕院士的“大西线”方案则是最受热议的。

有的人看好“藏水入疆”,觉得修建明确的工程量和可操作性完全高于修建地下隧洞;有的人则觉得“藏水入疆”太长了,还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却困于修建难度。有时候,我在想,难道除了这两种方式,真的就没有别的方案了吗?

的确,靠我们这些较为业余的爱好者肯定不能实现西部调水这么宏伟的工程,但是请不要用炒作的方式、或者说画饼充饥的方式“敷衍”大众。因为两者根本没有说透这件事,还闹得舆论不止。

首先,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方案提出到现在已经6年了。计划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这个流程到底是为什么可行也没指出,仅仅从高原施工和生态地质等环境的制约因素来看,就让人一头雾水。
另外,也不知提出“大西线”方案的隧洞院士,王梦恕有没有真正的从“藏水入疆”的舆论中吸取到经验和教训,依旧是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的确,两点之间支线最短。并且,我国在输水隧洞的修建方案也是颇有成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足100公里的输水隧洞经验可以支撑起1000多公里的实践。
高原隧洞埋深很大,难打支洞,还会遇到高原冻土施工问题,和脆弱的生态问题,前面的问题解决不了,更别谈后续分支。

个人认为“藏水入疆”这个想法很大胆,但缺乏可行性。国家应该指派更为专业,更为权威的部门来讨论这个问题。需要拿出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此次建议,不要透支群众对于国家的厚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