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降价不能救房市

发表于2008-07-15
 

房地产问题集中体现在房价上面。似乎是开发商为了追求暴利而把整个事情搞糟了。目前整个社会都在喊着让开发商让出利润把价格降下来。今天你从开发商没钱拿地去论证房价必将,明天我从开发商现金流跟不上去论证开发商必然低价促销。其论点集中在只有让房价回降到理性的水平中国的房地产才是健康的。而这个理性的水平就是老百姓买得起的价格。

那么什么叫理性的水平?怎么理解这个理性?要知道,房价的上涨并不是开发商头脑发热的结果,不是开发商闭着眼睛就定个高价的问题。如果说这个价格有问题,那么首先承担这个问题价格的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开发商自己。你嫌贵你可以不买啊。人家开发商在商言商,最大限度的赚取利润,这本身就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从中我看不出开发商任何的不理性,相反是购房者不停的追涨。到底是谁不理性呢?

其次,什么叫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到底房价降到多少算是符合老百姓的支付能力?这个标准恐怕没人给得出来。也确实有人对比国外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的比例论证过我国房地产应有的合理价格。但是据我所知,国外中心城市的商品房价格也是惊人的天价。不知道这些对比数据都是如何判断其可参考性的。而且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支付能力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通老百姓的支付能力相提并论。因为作为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其往往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我国作为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是没有的。我们中国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很差。买套房子返贫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让整个家庭变得极其脆弱。而且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完善还体现在对于房屋的相关政策保障上。例如我以前曾经讲过如果发生地震,很多有房贷的家庭将面临极大的风险,这次汶川地震其实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好在那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是东部城市呢?所以如果真的从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去考虑,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必须保证普通收入家庭不用任何贷款买房之后,还要有相当一笔资金去应对将要出现的医疗、教育问题。说白了,如果是真的要让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住得起住房,就干脆不要搞商品房。

因而,我个人认为,开发商只不过是代人受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开发商不追求利润才是咄咄怪事,才是社会的悲哀。更重要的在于,正如我数次而言,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没有几个是单纯靠开发商去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的。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更不可能。

也就是必须从社会保障基本功能出发,去处理这个问题。作为与房地产问题一起受到关注的医疗问题看,这两年解决得要比房地产问题好得多。而这个解决办法也是政府掏钱加大医保的覆盖力度。而不是强令医院降价。众所周知,医院是带有很强社会保障功能的单位,他们都可以维持高价经营,为什么纯商业功能的开发公司就必须降价呢?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走到今天,不是纯经济问题造成的,因此解决之道也不能仅仅是盯着降价上面。

再者从市场营销角度考虑,购房者也是追涨杀跌的。如同股市一样,任何人都无法判断出到底哪个价格是房价的底价。只要房价下跌,老百姓就更不会买房。都等着再便宜些再便宜些。这样真的才是房地产市场冬天的到来。

而从实际操作来看,北京等城市的部分项目却是采取了打折等促销手段,但是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因此从房地产市场和从房地产企业两方面考虑而言,降价都无法提高成交量。

 

 

发表于2008-07-18
   如果有一天,我供不起月供了,我就回老家。住房既然已经商品化了,那买卖就是一个愿打愿挨的公平交易。人口的流动和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才催生了买房的需求,那就不要嚷嚷房价高,高的话你可以不买啊。农村的回农村的宅基地,城市的就挤父母的老房子,谁还没有个窝啊。既然你选择扎根城市,既然你要改善居住,那就买吧,买了就别嫌贵……
发表于2008-07-25


广州中华广场

第一部分 中华广场开发策略
1
中华广场在建成之前,原地块是中山三路的一个摩托车配件市场,周边没有成型的零售商业氛围。面对这样一个地块,能不能开发购物中心,如果要开发,应该开发怎样的购物中心,这个疑问,成为摆在昌盛集团的决策者面前的最大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天河城广场已经成为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广州老城区道路的改善也带来了众多的商机,面对着困境、机遇、发展与挑战,昌盛集团的决策者做出了一个怎样的战略决策?

2
在开发中华广场之前,昌盛集团本身并无任何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经验,甚至在广州也仅仅只开发过一个中小型房地产项目,可以说是一个中型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经验和人才都非常匮乏。面对这一状况,昌盛集团是怎样走上一条非常规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了中华广场这一当时中国最大的购物中心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能否开发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如果可以,应当如何去推进工作?

3
1999年,中华广场施工进入关键时刻,遇上金融风暴,香港融资计划告吹,资金链断裂,差点使中华广场成为烂尾楼。面对开发商资本能力严重不足的危机,为解决融资问题,中华广场采取了商铺销售的融资方式。中华广场销售的商铺主要是首层商铺,均价约10万元/平方米,销售回笼资金约6亿元,暂时解决了宝贵的资金来源。但是,中华广场商铺销售同样为日后的经营埋下了苦涩的果实。中华广场销售商铺的融资方式有一些什么得失,中华广场的这种融资方式和所走过的道路能给后来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一些什么样的启迪?

4
中华广场正对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毗邻2万平方米英雄广场,从商业风水的角度来讲,是面对一种强大的“压力”的。为了化解这种压力,融入这一地块,实现和谐共赢,中华广场也进行了风水布局。从命名,到标志,到建筑外观,中华广场的风水布局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划,最后,它的风水格局真的实现了与地块的和谐共赢吗?一座购物中心的风水,对它的可持续经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5
中华广场地块结构为“L”型,原意为一只“卧虎”,但是,这只“卧虎”却在实际的经营中产生了巨大的困境,“L”型的尾端长期空置,造成年租金损失巨大。中华广场何以至此?一个尘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商业地产的规划方案上省钱,那么可能要付出比规划方案费高达十倍、百倍的代价。中华广场由于资金紧张,在项目规划定案的时候不愿出价300万购买香港公司的方案设计草图,并最终确定了广东省汕头市设计院的规划方案,可以说是省了很多钱,但是,中华广场最后省钱了吗?为什么中华广场为它不佳的设计方案,最终每年损失的租金在千万以上,何以至此?

第二部分 中华广场招商策略
6
看到天河城广场吉之岛的成功,中华广场的决策者执意要将吉之岛引进中华广场。双方对吉之岛的进驻方案和进驻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洽谈,最终确定吉之岛进驻中华广场二层的招商方案,中华广场给予吉之岛一年免租的招商优惠。吉之岛进驻对中华广场后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我们该如何来评价?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如何来看待主力店对购物中心持续运营所产生的作用?

7
中华广场自身没有招商经验,于是聘请了多家著名的物业代理公司负责商场的招商工作,再加上发展商自己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招商团队。中华广场这样的招商团队设计有一些什么特点,国际著名的物业代理公司在购物中心的运作中能产生一些什么作用,他们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应如何使用?自身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有一些什么特点,应如何来进行管理,如何实现对招商工作的统筹和驾驭,中华广场的招商团队设计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

8
开业是商场的重要时间,但令人诧异的是,中华广场的开业之路却风雨坎坷,崎岖不平。从第一次招商“成功”后,到第一次开业商家“神秘的消失”,到第二次招商成功后,商家再一次在不久后集体撤场,冰冰冷冷的开场局面背后,蕴育了怎样的失策和玄机?同一个商场,为什么竟然出现了两次招商、两次商家集体撤场的怪现象?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广场又该如何度过难关?针对这动荡表现背后的诸多问题,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强有力地为后续经营打造一个成功的基础?


第三部分 中华广场营运策略
9
在屡次受到打击和挫折之后,中华广场的决策者终于坦然认识到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继续摸索和试错下去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华广场的发展看上去十分顺利,但是却危机暗伏、随时可能大厦倾倒,这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有很多就是中国商业地产项目存在共性的问题。在这时,欧小卫出现在中华广场。2000年,在中华广场决策者的强力邀请下,欧小卫辞去天贸集团副总裁的职务出任中华广场董事总经理,成为当时广州商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件。欧小卫上任后,首先采取了一些什么强有力的措施,帮助中华广场迅速稳定了局面?

10
2001年,中华广场只有首层、二层和三层局部开业,开业率不足40%。面对这一局面,中华广场经营管理者毅然提出了自营中华百货的建议。由于昌盛集团原来没有任何的零售业经验,自营百货公司心里没有底,一时也不敢贸然下决定。中华百货最后能建成吗?中华百货开业以后,对中华广场的经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自营百货公司真的那么重要吗,中华百货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

11
由于吉之岛百货和中华百货两大主力店的带动作用,中华广场的经营状况从2002年开始,迅速进入良性状态。主力店稳定下来了,然后就是调整经营结构的问题。中华广场相继在四楼设置了广州最大的电信一条街,并将一部分不适宜在场内经营的商家清理出场,这些举措,对中华广场后续的经营产生了些什么样的影响,中华广场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

12
今日,在全国众多的购物中心当中,中华广场的广场促销活动仍然是现场最火爆、举办最频繁的、效益最好的。中华广场的活动营销为帮助中华广场吸引市场关注,经营快速走出冷场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购物中心门口都有广场,为什么中华广场的文化广场运作得如此成功,不仅不需要投入宣传费用,而且成为物业经营管理公司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中华广场的广场活动有一些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广场活动的资源效应?

13
进入2006年,中华广场负一层原摩托车配件市场租赁到期,撤出中华广场,负一层被重新装修包装成为中华广场的一部分,并命名为‘富一城’。2007年,中华广场的裙楼中华国际中心落成,成为广州老城区的摩天新座标。同样是在2007年,中华广场引入高盛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并计划登陆香港上市。中华广场在经历了多年的曲折坎坷之后,价值终于日益体现,商业地产开发商应当如何来看待商用物业的价值含金量,开发商应如何通过商用物业开发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上一页|1|
/1页